招标采购这双看不见的手,正悄悄给双碳目标加力。从政府项目到企业采购,绿色标准成了新门槛,让低碳理念顺着供应链渗透到各行各业。
前不久重庆那场绿色招采大会上,不少企业晒出了新做法。有家建筑公司投标时,特意附上了建材的碳足迹报告——钢筋来自再生钢厂,玻璃用的是光伏发电生产的,连运输都算上了碳排放。最后他们拿下了园区扩建项目,不是因为报价最低,而是绿色指标得分最高。现在很多地方的招标文件里,节能、环保的权重能占到三成,逼着企业把低碳技术从加分项变成必选项。
政府部门带头发力更明显。财政部去年就发文,要求政府采购优先选节能产品,空调、电脑这些办公设备,能效等级低于二级的根本进不了采购清单。某省的医院新建项目招标时,明确要求光伏板覆盖率不低于屋顶面积的60%,而且得配套储能系统。中标的企业算了笔账,虽然初期投入多了15%,但十年下来能省的电费和碳交易收益远超成本。
更有意思的是绿色保证金制度。有的地方规定,企业要是能拿出碳排放达标证明,投标保证金能减半;要是项目建成后碳排放比承诺的还低,还能返还部分履约保证金。这招很灵有家化工企业为了省保证金,硬是把生产线的碳排放降了20%,还顺带申请了绿色信贷一举两得。
招标采购就像个指挥棒,指向哪里市场资源就流向哪里。当绿色标准成了招投标的硬杠杠,企业自然会想着法子搞低碳创新。这股由招标采购催生的新动能,正让双碳目标从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