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采购如何斩断回扣链?

政府采购连接公共财政与市场主体,其公平性直接关乎公共利益。然而回扣链的存在,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浪费,更侵蚀政府公信力。斩断这一链条,需筑牢制度防线、激活技术赋能、强化监督合力,构建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。

制度刚性是遏制回扣的根本前提。应细化采购需求编制标准,杜绝量身定制式条款。某省曾曝光一起办公设备采购案,因招标文件明确指定某品牌型号,导致唯一供应商中标,最终查实存在20%回扣。为此,需推行需求公示与专家论证双审制,对参数唯一性、倾向性问题实行一票否决。同时完善评标机制,扩大评审专家库规模并实行随机抽取,评标过程全程录音录像,评审结果需附详细说理杜绝暗箱操作空间。

技术赋能让采购流程更透明。推广互联网+政府采购模式,实现项目登记、公告发布、投标开标、合同签订等全流程线上运行,数据实时留痕不可篡改。某地市搭建智慧监管平台,通过大数据比对供应商资质、报价波动等信息,自动预警围标串标、高价中标等异常情形,去年以来累计识别可疑项目37个,挽回损失超千万元。此外推行电子招投标与不见面开标,减少交易双方线下接触机会。

监督合力是长效保障。纪检监察、财政、审计等部门需建立联动机制,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。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查实的回扣行为,不仅追究采购方与供应商责任,还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。唯有让制度长牙、技术护航、监督发力,才能彻底斩断回扣链,让政府采购真正回归公共服务本源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11-13 10:43:20

相关文章

招投标领域举报人如何突破沉默困境? 串标案追踪:小成本何以撬动千万工程? 招投标行业信任危机如何修复? 招投标改革卡在哪? 破局陪标内卷,让招投标回归价值竞争 低价中标变低价坑标,畸形竞争当根治 招标代理从服务中介到围标操盘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