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程评标异地专家如何被攻关?

“异地隔离评标,通过线上连线打破地域限制,本以为能从根源上切断熟人说情、利益勾兑的干扰,守住招投标公正的底线,没想到这条看似严密的防线还是被钻了空子。

远程评标被攻关的路径早已形成链条。最隐蔽的是标书暗号设计,投标方在技术方案中嵌入特定术语或数据标注,专家凭借提前约定的识别码即可锁定目标。更直接的则是围猎者通过中介打通平台运维人员,提前获取专家名单后,借助社交软件发送项目倾向性意见,甚至通过虚拟背景共享屏幕圈画评分要点。

技术壁垒的薄弱让漏洞有机可乘。部分远程评标系统仅满足视频连线基本需求,未搭建评标行为监测模块,专家长时间脱离镜头、频繁切换窗口等异常操作无法实时预警。某系统运维人员坦言,权限管理存在灰色地带,内部人员可通过临时授权查询专家评标进度,为攻关提供时间窗口。

制度监管的滞后进一步放大风险。当前多数地区未明确远程评标专家的离线操作规范,对专家与外界通讯的核查依赖事后调证难以现场阻断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跨区域监管协同不足,投标方利用不同省份系统数据不互通的漏洞,在多地重复攻关同一专家群体。

堵住漏洞需技术与制度双重发力。业内已试点AI标书脱敏+行为监测系统,自动屏蔽标识信息并预警异常操作;部分省份建立专家通讯设备集中保管、评标全程录音录像存档制度。唯有打破信息壁垒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,才能让远程评标回归异地隔离、专业公正的设计初衷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11-14 11:54:06

相关文章

远程评标异地专家如何被攻关? 工程建设领域反腐迈入精准施治新时代 招投标领域举报人如何突破沉默困境? 串标案追踪:小成本何以撬动千万工程? 招投标行业信任危机如何修复? 招投标改革卡在哪? 破局陪标内卷,让招投标回归价值竞争
上一篇: 工程建设领域反腐迈入精准施治新时代 下一篇: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