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投标的情形

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》第四十二条界定了以他人名义投标的行为,以及五种弄虚作假的中标方式,并加大了对串通投标的处罚力度。


第四十二条。以转让或者租赁方式取得的资质或者资格证书进行投标的,属于《招标投标法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以他人名义投标。


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属于《招标投标法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弄虚作假行为:


(一)使用伪造、变造的许可文件的;


(二)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;


(三)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者关键技术人员简历和劳动关系证明的;


(四)提供虚假信用状况的;


(五)其他欺诈行为。


根据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》的规定,投标人不得使用通过转让、出租或者以他人名义取得的资质和资格证书投标。投标人不得使用伪造、变造的许可证,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业绩,不得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关键技术人员简历、劳动关系证明,不得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。


违反前述规定的,不仅投标或者中标无效;还会被罚款,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,直至吊销营业执照;构成犯罪的,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
tocheck针对标书进行算法优化,并提供文本纠错功能,不放过蛛丝马迹,为用户发现疑似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,帮助企业规避风险。


2022-06-27 13:43:49

相关文章

国际招投标项目的合规要点与风险防控 评标专家管理机制优化与评标公正性提升 投标保证金争议要点与法律救济途径 跨境招投标合规要点规则衔接、外汇与数据防控 招投标数字化区块链与 AI 如何提效? 投标文件编制评审 6 大细节与加分技巧 投标人围标串标行为识别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