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招标模式对资格预审制度的影响

电子招标模式对资格预审制度的影响


(一)资格预审的优势逐渐丧失。一方面,投标人的业务资质、专业资质、财务状况、类似工程业绩、履约信誉等都可以在建设部门指定的网站上一目了然,电脑可以对投标人的信用和报价进行打分,评委只需要对其他部分进行评审,可以大大缩短评审时间。另一方面,随着信用体系的完善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同步公示,“虚假资质和业绩”也就没有了市场。信用差的企业中标概率大大降低,中标后的履约风险基本消除。


(二)资格后审被广泛使用和认可。与资格预审相反,资格审查的另一种方式——“资格后审”,在与全程电子化的紧密结合下,优势突出。从系统本身来说,可以通过电子化手段避免信息泄露。这一程序的严谨性可以充分保证投标人信息、数量、名称的保密性,真正的“暗标”评标也可以在评标阶段实现。这种方式使招标在竞争程度、成本费用、评标质量、防止串通投标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。


针对资格预审存在的突出问题,国内多个省(市)尝试逐步取消资格预审,并出台相关政策严格限制资格预审的使用。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围标串标和非法中标现象,对净化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相信基于电子招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,未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将逐步取消资格预审制度,充分采用资格后审。


tocheck针对标书进行算法优化,并提供文本纠错功能,不放过蛛丝马迹,为用户发现疑似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,帮助企业规避风险


2022-07-02 23:23:44

相关文章

招投标代理角色责任与规范路径 中小企业招投标政策助力与自我突破 区块链技术如何破解双盲评标痛点? 招投标政策导向与流程风控 招投标内核规则、交易与诚信体系 招投标全解从法规到实务解决 国际与国内招投标差异何在如何接轨
上一篇: 招标拦标价的作用 下一篇: 投标标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