摒弃低价评标思维,打破低价中标困局

在项目招标的过程中,低价中标模式乍看之下似乎能帮助招标人有效控制成本,具备一定经济优势。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,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。这些隐患不仅可能对项目的顺利推进与预期目标达成构成威胁,还可能对行业市场的健康秩序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效应。

在招投标的竞技场上,价格本应是综合考量的因素之一,却常被异化为唯一的决胜砝码。当低价中标成为主导规则,企业为了夺标,不得不削减成本。生产环节中,原材料以次充好,生产工艺能简则简;服务层面,人员配备不足服务流程大幅压缩。这些看似微小的妥协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累积,最终让质量与服务难以达标。

从市场发展角度看,低价中标会破坏行业的良性竞争生态。那些坚持品质、投入研发的优质企业,因无法在价格上与低价竞争者抗衡被迫离场。而留下的企业,也只能在低质量、低利润的泥沼中挣扎,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被严重扼杀。

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,招标人于前期或可因低价中标策略实现短期成本控制。然而长此以往,极易引发诸多项目执行层面的问题,诸如工程质量瑕疵、工期延迟等。此类问题不仅会导致项目后期维护及整改成本显著增加,致使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攀升,亦会对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造成负面影响。当低价中标模式缺乏有效规制,其负面效应将呈几何倍数增长,对单个项目的稳定性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构成严峻挑战。因此构建科学多元的评标体系,摒弃单一低价评标的局限性,已然成为破解当前行业困局的关键路径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05-05 11:15:44

相关文章

摒弃低价评标思维,打破低价中标困局 招投标制度的核心痛点剖析与优化方向 跳出低价中标陷阱,实现招投标项目可持续发展 打破招投标小圈子,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 没看招标文件先交钱?投标保证金前置要求合法吗? 经营范围还能不能作为招投标的资格要求? 招投标监管短板频现,如何筑牢防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