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招投标立法滞后及现行法规困境

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,电子招投标凭借高效、透明等优势,在各行业广泛应用,为招投标活动带来诸多便利。然而当前电子招投标立法滞后与现行法规困境,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。

目前,电子招投标领域缺乏统一立法,相关规定分散于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。2013年实施的《电子招标投标办法》虽对电子招投标活动有指导意义,但内容相对宽泛,在诸多关键环节规定不明。如在投标文件解密环节,若因技术故障导致解密失败,责任划分与处理方式缺乏明确细则,各交易平台规则不一易引发当事人纠纷。

法规滞后致使电子招投标标准难以统一。不同地区、行业的交易平台在技术标准、运行环境、文件格式等方面差异显著。各地CA数字证书无法互认,投标人参与不同项目需重复办理证书,增加时间与经济成本。这种标准不统一,阻碍了电子招投标的跨区域、跨行业发展,形成信息孤岛削弱其资源整合优势。

现行法规在电子招投标纠纷处理上也力不从心。电子数据具有易篡改、难固定等特性,其作为证据的真实性、完整性认定困难。当发生纠纷时,因法规对电子数据取证、认定程序规定模糊,当事人常陷入举证困境。且现行法规对招标人、投标人、平台方等主体权利义务、违约责任界定不清,面对复杂纠纷,难以为司法裁判提供明确指引,降低电子招投标活动的公信力。

随着电子招投标业务创新,区块链存证、远程异地评标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,但现行法规已无法适应这些变化,新兴技术在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、监管方式等方面,缺乏针对性规范带来潜在风险。需加快专门立法整合分散规定,明确流程标准与责任划分,完善电子证据规则与纠纷解决机制保障行业健康发展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08-28 11:35:37

相关文章

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权的处理机制​ 大数据赋能投标单位风险评估与信息化监管新模式 招投标公平竞争负面清单与歧视条款破除 绿色招投标小微企业会增额外成本吗? 远程异地评标实践成效、难点及改进方向 联合体投标是机遇还是陷阱? 招标代理机构合规红线2025 年监管重点与责任认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