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招标代理与评标专家的隐秘交易

匿名评审本是招投标领域的防腐利器,隐去投标企业信息、匿名评审打分,意在切断人为干预链条。但乐山一起官员串通代理机构操控招标案,却揭开了利益代持代理破解匿名评审防线的隐秘操作,暴露了权力寻租的灰色空间。

案件核心是当地住建局一名科长与两家代理机构的勾结。为让指定企业中标,他们避开公开招标流程,将项目拆分为多个小额采购,以竞争性谈判名义规避匿名评审。代理机构作为利益代持方,先在招标文件中设置倾向性参数,比如限定某品牌设备型号,直接将多数潜在投标人挡在门外。

即便进入评审环节,他们也早有后手。代理机构提前通过暗号与入库评标专家对接,将指定企业的技术方案关键特征,如特殊的工艺流程图编号、特定的成本测算方式透露给专家。暗标虽隐去企业名称,但这些预设的身份标识成了专家打分的暗号。

更隐蔽的是利益输送通道。中标企业按合同金额的3%向代理机构支付服务费,代理机构再抽取其中一半转交涉事官员,剩余部分分给配合的评标专家。乐山案中,某市政工程中标后,代理机构以咨询费名义向官员账户转账28万元,全程用空壳公司走账掩盖痕迹。

这场交易最终因一次参数设置失误败露,代理机构将指定企业的专利号误写进招标文件被竞争对手举报。调查组顺藤摸瓜,调取银行流水和评审记录,才让利益代持代理、涉事官员与评标专家的利益链条浮出水面。此案印证,再严密的评审制度,也需筑牢权力监督防线才能防住内鬼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11-05 11:29:19

相关文章

电子清标系统如何让机器码雷同现形? 当FIDIC条款与中国招投标制度的碰撞与交融 评标专家的三色管理,科技重塑招投标公平性 AI评标系统是否制造新不公平? 远程评标普及的公正性阻碍 北上广VS成渝:招投标监管的严与松 招投标全国一盘棋如何破局地方保护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