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在倒卖投标信息与评标记录?

某省一则工程招标公告发布当晚,几家投标企业就收到精准推送,对方不仅知晓其资质信息,还能报出竞争对手的报价区间——这并非巧合,而是电子招投标领域数据黑色产业链的寻常操作。如今,投标企业核心信息、评标专家打分记录等敏感数据,正成为黑色产业链觊觎的香饽饽,引发行业对信息保密的强烈关切。

电子招投标本是为提升效率、保障公平而生,但数据流转环节的漏洞让黑产分子有机可乘。链条上,既有平台运维人员利用权限导出数据,也有中介通过钓鱼软件窃取企业登录信息,更有少数评标专家泄露评分倾向。这些数据经层层转手,最终以数万元不等的价格卖给投标方,形成“窃取-倒卖-围标”的黑色闭环。

此类行为直接破坏市场公平,合规企业因信息不对称错失机会,围标串标还导致中标价虚高,损害项目业主权益。多位行业专家明确指出,加强信息保密是破解数据黑色产业链的关键,需从技术防护和制度监管两方面发力。

技术上应搭建加密防护体系,对投标信息实行全程脱敏,评标数据实时加密存储;制度上需压实平台主体责任,建立权限分级管理和操作留痕机制,对违规者实施行业禁入并追究法律责任。唯有筑牢数据安全防线,才能让电子招投标回归公平高效的初衷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11-06 11:34:05

相关文章

如何用三清单核查打掉应招未招? 电子清标系统如何让机器码雷同现形? 当FIDIC条款与中国招投标制度的碰撞与交融 评标专家的三色管理,科技重塑招投标公平性 AI评标系统是否制造新不公平? 远程评标普及的公正性阻碍 北上广VS成渝:招投标监管的严与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