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地正以务实举措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运行,从制度完善到技术应用,一系列本地化探索让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。
制度创新筑牢规范根基。南平市建立招投标政策全生命周期审查机制,所有涉及招投标的文件出台前必须经过公平竞争审查。针对工程领域常见的陪标问题,当地联合多部门制定《投标异常行为清单》,明确同一IP地址报名、投标文件异常相似等15种预警情形。某水利项目通过清单排查,发现3家企业投标文件由同一电脑制作及时终止招标流程。
责任压实让招标更透明。杭州市推行招标人一承诺两公开制度,要求项目单位承诺招标需求真实合理,公开评标标准和定标理由。某区住建局对未按规定公开定标依据的3个项目进行约谈,倒逼招标人规范流程半年内招标投诉量下降40%。
技术赋能提升监管效能。苏州市上线招投标智能监管平台,通过AI比对投标文件数据,自动识别围标串标嫌疑。平台运行以来发出预警76次,查实违法案件8起平均办案时间从25天缩短至12天。西安市则推广不见面开标模式,企业在线即可参与投标,去年节省企业跑腿成本超2000万元。
这些地方实践聚焦市场痛点,从制度上防漏洞、从责任上抓落实、从技术上提效率,既整治了乱象又优化了服务,让招投标市场在规范中更具活力,为企业公平竞争搭建起坚实平台。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