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招投标让采购流程更高效,但数据在网络中流转的每一步都藏着安全风险。从投标文件加密上传到评标数据云端存储,信息泄露、数据篡改等问题不仅影响招投标公平,还可能触碰数据合规红线,做好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已成必答题。
投标文件的信息加密不能流于形式。某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曾因加密算法漏洞,致十余家企业报价与技术方案泄露。这提醒平台运营方必须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技术,对投标文件实行上传即加密、解密留痕迹管理,同时定期开展安全漏洞检测堵住技术缺口。
投标人的敏感信息需要最小化收集。招标文件中不应随意要求提供无关隐私数据,比如有的招标方收集投标人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等非必要信息,既增加泄露风险,也不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。合理的做法是只收集资质审核必需的信息,对身份证号、银行账户等敏感数据采取脱敏处理。
评标过程的数据安全要严防内部风险。某项目评标期间,有评委将评分标准通过微信传给外部人员,导致评标公正性受损。平台需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体系,每个操作环节都留痕可追溯,对评标数据实行专人专岗、权限分离管理,禁止评委在非指定设备上处理评标信息。
电子招投标平台数据存储和销毁需严守合规红线。投标数据、评标记录等信息,应严格遵循档案保存期限规定,既不能提前删除,也不可超期留存。对于超期数据,必须依规彻底清除,防范因数据滞留引发的泄露隐患。某平台因未及时清理过期投标数据被责令整改的案例,为行业敲响了信息安全警钟。
在数字浪潮下,电子招投标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至关重要。通过严格遵循数据合规、完善安全防护、强化全流程监管,既能保障各方权益,又能推动行业安全、透明、高效发展,释放数字招投标的潜力。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