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战略性弃标才是投标高手

在投标行业,不少企业信奉多投多得,即便项目与自身匹配度低,也硬着头皮筹备,最终不仅耗费人力物力,还可能影响核心项目精力。实则放弃不适合的投标,本身就是一种战略选择,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。

第一招,算清隐性成本账。某软件公司曾为争夺一个政府信息化项目,组建5人团队耗时3周打磨标书,最终因不符合核心技术资质落败。事后核算,人工成本、差旅开支及错失同期小型优质项目。评估时需将前期调研、标书制作、商务对接等隐性成本纳入考量,若预估投入远超潜在收益果断放弃更明智。

第二招,校准能力匹配度。浙江一家环保企业接到化工废水处理项目招标,虽报价有优势,但自身核心技术集中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。通过对比招标要求与过往项目案例,发现关键工艺匹配度不足60%最终选择放弃。避免为拿项目强行承诺,才能防止履约时陷入被动损害品牌信誉。

第三招,预判风险阈值。某建筑公司面对一个付款周期长达2年的项目,结合行业资金周转数据,测算出资金链断裂风险达40%,且甲方过往存在拖欠款项记录。即便中标概率不低仍决定放弃,评估需重点关注付款条件、履约风险、政策变动等因素建立风险评估体系,以底线思维确保决策稳健。

投标的本质是资源优化配置,学会理性放弃才能将精力聚焦于高价值项目,让每一次投标都成为精准出击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09-16 14:13:43

相关文章

针对单一来源采购,非指定供应商还有机会吗? 学会战略性弃标才是投标高手 招投标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 从最新政策看招投标行业的监管风向 招标文件存在歧义怎么办?应对策略来了 资质挂靠的风险警示莫因小利失大局 国际项目招投标与国内招投标的差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