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采购与公共项目领域的低价中标乱象,长期困扰市场发展。部分企业以低于成本价竞标,中标后通过偷工减料、缩减服务等手段牟利,不仅埋下质量隐患,更扰乱公平竞争秩序。2025年,评标办法迎来关键革新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正式纳入评审体系,这一调整呼应财政部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评审办法》要求,为破解乱象提供了政策利器。
传统评标多以投标报价为核心权重,易让低价者胜成为潜规则。某市政道路项目曾因中标价仅为合理成本的七成,建成后半年便出现路面开裂,返工成本较原报价高出三倍。此类案例并非个例,暴露出单一价格导向的评审缺陷,而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从根源上扭转了这一逻辑。
新评标办法要求评审人员综合考量项目设计、建设、运营、维护至报废的全周期成本。以垃圾处理项目为例,评审时不仅看初始建设报价,还会核算设备能耗、运维人工、环保处理等长期支出,同时结合企业过往履约质量、技术实力评分。财政部政策更明确规定,全生命周期成本权重不得低于30%,倒逼企业从拼低价转向拼质量、拼效率。
政策落地已显现成效。某省污水处理项目招标中,报价最低的企业因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偏高未中标,而报价中等但运维方案先进的企业脱颖而出。这种转变既保障了项目长期质量,也让诚信企业获得更多机会。
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的落地实施,标志着评标体系从重短期低价到重长期价值的根本性跨越,为公共项目质量筑牢了坚实的制度防线。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