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合法合规地维护投标权益

招标投标活动以公开、公平、公正为核心原则,投标人的合法权益既受法律保障,也需依规维护。从项目参与到争议解决,每一步都需锚定法律边界,方能守住权益底线。

前期准备是权益维护的基础。投标人应精准核查项目合规性,确认其是否属于法定必须招标范畴,警惕化整为零等规避招标行为。研读招标文件时,需重点关注资质要求、评标标准等实质性条款,对指定供应商、地域限制等排斥性内容保持警觉,此类条款违反《招标投标法》第二十条的禁止性规定,可作为维权依据。同时,务必留存招标文件、资格预审文件等原始资料,为后续维权留存证据。

过程监督需紧盯关键环节。投标文件提交应严格遵守截止时间要求,逾期送达可能被依法拒收。开标阶段若发现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存在利害关系未回避,或评分过程存在明显不公,应当场提出异议并书面记录。对异议处理结果不满的,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十日内提交投诉书,载明投诉事项、事实依据及证明材料,确保符合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》的形式要求。

争议解决需选对法定路径。投诉应向对应行政监督部门提出,如工程建设项目可向住建部门投诉,国家重大项目则由国家发改委受理。对投诉处理结果不服的,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。需注意避免虚假投诉,否则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
维护投标权益,本质是对法律规则的践行。唯有全程依法操作、留存证据、按序维权,方能在公平竞争中守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招投标必备《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》-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,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。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、审计局、央企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。


2025-10-13 11:41:49

相关文章

从资格造假到业绩不实,投标文件真实性风险的司法警示 企业招投标内控合规筑风险防火墙 从合规到风控招投标政策的演进与思考 如何解决招投标数据互通这个难题? 足不出户参与投标的全新体验 因招标方原因导致中标无效该怎么办? 招投标领域扫黑除恶这些行为将被重点打击
上一篇: EPC、PPP 等复杂项目招标投标的特殊风险分析 下一篇: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